如何结束web2.0用户的布朗运动状态

2006-11-05 02:22 阅读(?)评论(0)

 

准备好了吗,又一个毫无逻辑的文章。

提要:

国内WEB2.0都在背美国的书,再多的风投给他们,一样是死路一条

用户的习惯是很难养成的,用户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美国用户和中国用户习惯之间的差别,比很多人想象得大得多。

靠一个程序来经营一家网站的思路只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痴人说梦。

用户可以创造内容,内容可以创造价值,但是,呈布朗运动状的用户不能创造价值

互联网最被低估的人群是编辑

真正的互联网编辑价值很高,人数很少,没有培养机制,薪水很低,地位更低。

做技术永远理解不了内容,做内容的也很难理解做技术的,但他们有可能配合。

正文:

目前国内web2.0的网站没有一个会有前途,如果按照现在做法的话,就像如果按照1998年的思路运营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一样不可能有今天一样。

我了解国内的WEB2.0网站是从豆瓣网开始的(题外话,刚才我已经忘了这个网站叫什么了,只知道是换书,写书评的,通过搜索引擎才知道答案的),然后是blogbus,然后是土豆网,然后是六间房。

如何定义WEB2.0,一个比较统一的说法是用户创造内容的网站,按照这种说法,最早的WEB2.0网站其实就论坛,虽然到博客后,2.0这个说法才开始火起来。

刘韧说,一个好的2.0网站是编辑可以放假一周,流量不见减少。

我尊敬刘韧,理解他的说法,但我觉得他在胡扯。

国内的WEB2.0们言必称Flickr,言必称YOUTUBE,现在又言必称MYSAPCE

他们在背书,他们根本看都不看一眼中国的现实。

到目前为止,中国成功的网站似乎都在美国找不到相应的模式:从新闻超市模式,到短信带来的第一桶金,到网络游戏模式,到阿里巴巴的B2B模式,到百度的MP3搜索,到3721的中文域名,再到名人博客……

作为一个刚刚到网站工作半年的人,我对网站了解不多,所以难免以偏概全。

他们的问题在哪里?

他们迷信用户创造内容,于是他们觉得自己把一个网站搭建好,他们就可以睡觉的时候等着流量上升了。

上司方老师说的对,当你的流量上去的时候,你根本不用去找盈利模式,盈利模式会来找你的。

他们的流量都很惨,因为如果按照他们的想法,我只要在网上做一个论坛,然后就等着收钱了。

想的真美。

如果他们费神看下用户创造什么内容,他们就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如何不靠谱了。

我没事的时候会去看看土豆网六间房的视频。

说句实在话,能够引起我点击兴趣的内容基本都不是用户创造的。

一些国外的广告,一些国内外精彩电视片短的剪辑,一些MV……

都是专业内容制作商做的。

我在豆瓣和土豆都有注册

原来我想着去能找到一些有用信息,后来发现远不如我用搜索引擎得到的东西更全面,我跟人分享的意愿真的没有那么强烈,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个强烈法。

我偶尔使用土豆网上传视频,土豆网在程序方面做得确实不错,我上传的视频主要是非常私人的片段,比如去唐山出差得急病打针的过程,我不认为这些东西有任何的传播价值,就是我自己,在上传完发到自己博客上后,也不会再去看一眼。

换句话说,我是把土豆网当作网络硬盘用的。

这样的用户占绝大多数。

结果是什么呢?

用户创造的70%乃至更多的内容都没有任何的传播价值。

我觉得他们挺雷峰的。

更重要的是,第一,剩下的有价值的30%,如何才能不淹没在那70%里面。

第二,这有价值的30%,是能够非常清晰的归类的,比如模仿秀,比如游戏高手视频,比如恶搞……

如此典型的二八定律

2.0们就觉得,他们应该当雷峰,他们就是要面对所有的网民。

2.0们说定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们总会说,我们要共享,我们要做YOUTOBE

一句话,他们想做大而全,他们要把天下所有的视频放到他们网站去

如果一个报纸,一个杂志,一个传统公司要这么搞,投资人会觉得他脑子进水了。

但一提到2.0,大家就好像被洗脑了一样,什么都不管了,投钱再说。

土豆网和六间房之间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一个人愿意去六间房而不愿意去土豆,或者相反。

我看不出来。

目前而言,这主要取决于一个网民最早先看到哪个……

上面这么多导出一句话:

用户是可以创造内容的,用户创造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布朗运动状的用户是毫无价值的,或者说性价比低到不可思议的地步的。

我如果做一个2.0网站,我如果做一个2.0视频网站,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结束用户的布朗运动状态。

那些浪费我服务器的视频用户们,滚蛋吧,既然用户不能给我创造价值,还要这些用户干甚么?

我要做中国最大的游戏视频共享网站,只要你游戏玩得精益求精,你要来我这里上传视频,我不但支持,给用户支付钱都行,较之于垃圾用户占用的服务器费用,给用户这点钱九牛一毛。

公司的目标就是:想看精彩游戏视频的网友,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我这个网站,玩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游戏的人第一时间就会想,我要把游戏视频上传到这个网站去。

盈利模式,还用我说吗?

同理,你可以在对有传播价值的内容进行归类后,选择你最擅长的一类。

我上面说的,只是我随便举的一个例子而已。

我一向跟人说,我特别喜欢跟聪明人对话,因为能学到很多东西,今年我参加了报业竞争力年会,与十家老总进行了对话,其实只要给我这样的机会,公司不给钱我都愿意干,在会上我听到最有用的话来自《精品购物指南》的老总。

他说:你有没有看过《定位》这本书,定位一方面是你自己的定位,另一方面是用户对你的定位,在千禧年前后,许多媒体专家分析说,在大而全的厚报时代到来之后,精品这种生活类报纸将完成他的历史使命,因为你提供的内容,一家大而全的厚报一样可以提供,而且他们还额外的提供各种各样的新闻,你怎么跟人家拼?但结果让所有的媒体专家大跌眼镜,在“报纸会不会灭亡”成为年会上下大家讨论的主要议题的时候,精品赚得不亦乐乎。

为什么?(下面这句话非常重要)

“有重大新闻的时候一定要看《新京报》,要吃喝玩乐,那就得看《精品》,这就是读者对报纸的定位”

所以精品赚了,包括新京报在内的国内无数家厚报,依然在苦苦挣扎。

当然了,要想和精品争市场,不可能了,市场有很多机会,但这个机会已经没有了。

“我不认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会来和精品争市场,投入太高,风险太高”这位姓张的老总说。

门户网站也一样,不要再幻想会有机会在建立一个搜狐新浪这样的门户了,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了。

但偏偏这么想的人很多。

比如方兴东博士,当他用风险投资的钱要做另外一个新浪的时候,我觉得他疯了。

后来听说,他还用这些钱去做网络游戏,我觉得此人简直就是SB一个。

如果我是风险投资商,我就是把钱往水里扔,也不会给他!

如何做一个好的博客门户,他没有仔细想过,一个最好的机会让他给扔了。

扯远了。

在扯回用户创造内容,前面讨论过,呈布朗运动的用户不创造价值,那么该由谁来结束用户的布朗运动状态?

编辑。

那些认为编辑休息一周访问量不下跌的网站才是好的2.0网站的说法,我认为如果不是故意在误导竞争对手的话,那就纯粹是胡说八道。

方刚老师说的好:绝大多数用户并不知道他想要什么。冲浪之旅需要你的带领。你需要对鼠标移动的距离精确丈量。

真正优秀的2.0应该是这样的:

用户创造内容的毛坯,编辑则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内容,

用一个很社会新闻的比喻:用户提供精子,编辑提供卵子,最终孕育出一个生命。据说五十亿个精子要竞争一个卵子,2.0也差不多。

悲哀的是,目前的互联网编辑大多是从拷贝粘贴起步的,任何一个人都会把他起家的工具当作万能工具(我也一样,呵呵),这些编辑中大部分人真正意义上的编辑能力约等于零。

发现新话题的能力,对话题的组织能力,对话题的控制能力……

这样的编辑只在搜狐新浪这些门户网站和天涯西祠这些论坛网站中尚能觅其踪影。

懂编辑的不懂互联网,懂互联网的不懂编辑

懂互联网不是说会代码,会三剑客,会PS,会在现有内容上做一个专题出来。

所有的先知先觉们目前都尚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写到这里,我突然理解刘韧老师的那句话了,他说的编辑,可能是一个拷贝粘贴的编辑,一个目前意义上的编辑,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编辑,能够组织用户内容的编辑。

这样的编辑,是用户布朗运动的终结者。

一个网站拥有了这样一个编辑,是这个网站最大的财富,如果这个网站拥有了一批这样的编辑,这个网站无往而不胜,如果这个网站拥有了这样的一批编辑而不知道珍视,等与是在给自己掘墓,等与给竞争对手培养人才。

方刚老师说得好(唉,又引用方老师的话了,搞得我很像在拍领导马屁似的):尊重人们过去掌握的知识,盲目改变不是创新,是自杀。

尊重人们过去掌握的知识,不要以为以前传统媒体做过的就一定是过时的经验,它和互联网结合后能够结出最美丽的花朵。

不要介意奖励有价值用户,他们值得奖励。

不要认为用户真的都是在自发的做事情,他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做事情,一个人应该为利益而奋斗,这很光荣,不丢人,帮助一个人获得利益一样不丢人。比如许多人就是利用博客成功创造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并成功套现。

不要奢望所有的用户都自发的做事情,这很理想主义。举个例子,伦敦地铁爆炸案,那张用手机拍的照片一举成名,他是自发的,但不能奢望每次遇到这样事情的时候,都有这样一个人出现,但每一次这样的事情,这种照片都是有价值的。

用户需要引导,如何引导,钱是个不错的办法,有些话可说可不说,但有激励,他就愿意说,我们只激励那些有价值的人说有价值的话。

话只能说到此,其实已经说了太多。

  最后修改于 2006-11-05 04:34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